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建言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020029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 2020-07-28   访问量:

民革南昌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贵委对我市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工作的建议》中的提出的:“完善社区多元治理体系;提升物业管理效率;建立服务供给机制;打造服务便捷的智慧社区。”的建议很好,目前,我市已经在开展相关工作。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用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在村(社区)全面推进基层协商的若干意见》、《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拓展公共服务的基础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从夯实人、财、物等基层基础入手,创新推进“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等亮点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社区治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社区治理整体水平。

一、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动形成党委、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纪检、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齐抓共推格局。二是加强经费保障。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最大限度地统筹整合各级各部门投入城乡社区的资金项目。2019年度,全市统筹各级资金超5个亿。其中,全市社区工作经费突破2.5亿元,整合各级资金每个社区工作经费超25万;统筹市邻里中心建设资金达1.9亿,另单列市级奖补资金5000万;落实离任“两老”生活补贴300余万;城市管理站市级补助经费近700万;落实社区网格经费达1213万。三是落实办公用房。以区、街道投入为主、民政部门引导资助、有关部门配套协助,采取购买、新建、置换、调剂等办法,全力落实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目前,全市832个社区已全部落实社区用房,300平方米以上的占60%以上。

二、健全民主自治制度

一是完善民主管理体系。优化村(居)民自我管理内容,统一对全市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进行修订、完善。在内容上、程序上深入县区、乡镇、村(社区)进行实地指导,引导村(居)委会将移风易俗相关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成为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目前,1138个村委会已基本完成修订完善工作。二是规范村务监督制度。健全村(居)党委、政务、财务、事务“四公开”制度,按照要求规范村务公开栏,不断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和程序,把村级事务的公开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延伸到村民小组,切实保证了村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在每个行政村任命1名监察联络员,驻在指定村(社区)办公,负责本行政村的监察工作,享受村正职待遇。三是构建民主协商机制。着力在推进民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上下功夫,全力构建以民情理事会为载体、以广泛利益方为主体、以“五议三不议”为内容、以“六个环节”为流程的城乡社区民主协商机制,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协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乡社区共协商各类事项2000余件(次),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建立服务供给机制

一方面服务管理项目化。为破解城乡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短板,推动社区服务水平的提档升级,南昌市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建设“1+5+X”社区邻里中心的服务供给模式,通过依托社区单元,建立1套综合保障体系,配置社区邻里中心配套幼儿园、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点、社区便利店(含净菜配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类服务功能,拓展X个其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集聚区,着力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15分钟生活圈。2019年,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共投入近2亿元,成功打造了42个社区邻里中心,统筹利用了近40万平方米的各类服务资源,初步实现15分钟社区便民服务圈。2020年,全市计划推进150个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目前已建设完成21个,其中已运营12个;2021年底,建成200个左右的社区邻里中心,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另一方面服务主体多元化。截至目前,我市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共计226个,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126家,全市实名认证志愿者总数43.7万人。2016年至今,共安排省、市级福彩公益金956万元支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项目,项目涵盖扶老助残服务、扶贫济困服务、关爱儿童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类型,培育了“小桔灯”、“名著小书包”、地铁“小鲜鹭”等一批专业性强、服务优质、社会效益良好的南昌品牌项目。2020年,我市安排市级福彩公益金10万元,计划对40家市本级社会组织开展等级评估。通过评估,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的评估目标,为社会组织以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转移职能奠定基础。

四、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规范职业准入。原则上每300户左右配置1名社区工作者,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依法依规选任产生后聘用;一般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般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占比77.5%,社工水平证书持有人数661人。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建立市、区、街三级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体系,社区正职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一般工作者不少于24学时,并将培训结果作为考核评议的依据。探索推行“全科社工”制度,普遍建立社区综合服务接待岗,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实行“一站式受理、全科式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三是拓宽上升渠道。市、区、街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大从社区正职中招录公务员和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注重把政治素质过硬、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社区正职选拔到街道(乡镇、管理处)领导岗位。2019年已招录34名优秀村(社区)书记进入乡属事业单位,同时西湖区公交社区李辉、青山湖区湖坊村魏斌被评为“江西省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四是建立薪酬体系。推行“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确保城市社区正职薪酬不低于新录用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公务员转正定级后的科员工资水平。全面落实“五险一金”、取暖费、高温津贴、职业津贴等保障。今年,社区工作者今年的全年报酬最高可达到64000元以上;最低也可达47600元以上。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待遇整体水平实现了在中部六省进位赶超,在全省跃居前列。

五、强化智慧社区建设

2016年12月,按照江西省民政厅统一部署,南昌市在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红谷滩新区、湾里区部分社区开展了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并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先开通了“一库(综合信息数据库)、一平台(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四大应用(社区一卡通应用、志愿者服务应用、居家养老应用、社区健康服务应用)”6大功能模块114个子功能模块。并于2017年4月进行了全市推广。但因为数据不互通,多个部门系统平台分头部署等原因,运行情况不够理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将在省民政厅统一部署下,进一步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内在功能,实现社区治理“数字化”到“数据化”的重大转变,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数据化、便捷化、智慧化水平。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城乡社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巩固党在城乡基层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市社区治理工作得到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社区自治功能弱化、社区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社会组织专业化水平较低、社区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社区治理工作的整体发展。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下一步,我市将以“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市政协十大课题调研等重点工作为切入点,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夯实社区建设基础,完善社区治理体制,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整体水平,在“彰显省会担当、唱响南昌品牌”中贡献民政力量。

感谢您提出的建议及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7月21日